学院概况

当前位置: 首页  -  学院概况  -  学院简介
尚无内容。

学院简介

School profile

云南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办学历史肇始于1933年东陆大学数理系。1945年,在顾建中、杨桂宫、胡维菁三位先生合力筹办下,国立云南大学物理系正式独立建系,系主任先由时任校长熊庆来先生亲自兼任,后正式聘请钟盛标先生担任,赵忠尧、彭桓武等著名物理学家曾先后在物理系任教。1995年,物理系与数学系、材料系、地球物理系合并组建云南大学理学院。2002年,物理系与数学系组成云南大学数理学院。2005年,物理系与材料学系组建云南大学物理科学技术学院。2013年云南大学成立天文系,201512月物理系与天文系重组为云南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并延续至今。多年来,学院一直秉承“重视数理基础、教学科研结合、培养创新人才”的人才培养理念,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物理学与天文学人才。与此同时,在学科建设、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方面亦不断取得可喜的成绩,为云南大学基础学科的坚持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。

 

学院现状

School status

学院学科建设发展日新月异。物理学是云南大学最早开始培养研究生的学科,也是云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。物理学本科专业是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(数理基地)所属专业,并入选“双万计划”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。学院有云南省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、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和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。天文学科历经十余年建设,本科专业入选“双万计划”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,并拥有天文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、天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。天文学科是云南大学“双一流”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。

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。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,已建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教学科研人才梯队。学院现有教职工96人,博士后15人,包括正高级职称29人,副高级职称38人,博士生导师22人,硕士生导师55人。其中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名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、教育部“长江学者”特聘教授1人、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人、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1名、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1人、教育部跨世纪人才1人、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、云岭学者3人、云南省教学名师2人。

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。学院已经形成物理学和天文学本---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。目前学院在籍学生共1091名,其中本科生764名,硕士生225名,博士生102名。在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、互联网+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中荣获多项国家级、省级奖励。学院作为云南省高校体制改革的四个“试点学院”之一,实行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双轨制,在坚持为国家培养物理学和天文学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同时,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具有扎实数理基础知识的应用型人才。学院积极贯彻落实学校关于“三全育人”综合改革工作的具体要求,深入推进科研育人、文化育人、实践育人、协同育人,学科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得以不断提高。

学院科研工作成绩斐然。学院拥有多个科研平台和团队,包括云南省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、云南省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、云南省天体物理和宇宙线团队、云南省高校光学与光电子材料科技创新团队。学院结合学科发展,建设了云南大学天文台、云南大学光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云南大学超快磁光综合测量平台、云南大学数字医疗技术中心、高性能计算及数据存储中心等。近年来,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60余项,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项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2项、国家重大基础设施课题1项等。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2项、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。

学院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。学院依托光学、凝聚态物理、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等方向人才队伍,在有机光电子器件产学研用一体化、碳量子点制备技术、“互联网+”核安全与辐射防护、“绿色烤房技术”等方面积极开展社会服务,服务地方经济发展,助推脱贫攻坚。在教育科普方面,面向学龄前儿童、大中小学校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开展天文科普活动,提升科学素养。数字医疗技术中心积极开展“云南城乡远程医疗互助平台”、“新冠肺炎CT诊断互联网协同会诊平台”和“新型远程医疗”等项目建设,助力云南省数字医疗公共服务体系构建,实现医疗资源整合和互通,协助广大基层医院解决医疗困难,提高村民医疗健康常识,目前已覆盖云南省20多个县份。

 

展望未来

Looking forward

回望历史,在物理与天文学院建设、发展的奋进历程中,有赵忠尧、彭桓武等多名著名物理学家、“大先生”们先后工作于斯,诞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。在新时代,我们要铭记老一辈先生们对我们的殷切期望,弘扬老一辈教师爱党、爱国、爱校、爱学生的情怀,传承兢兢业业、潜心教书育人的教育家精神,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坚持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,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把物理与天文学院越办越好。